鐵在人體中的功能
鐵是人體內需要的微量元素。水質檢測儀一般人的體內含鐵量為4.2 g~6.1 g,相當于一個小鐵釘的重量,約占人體體重的0.004%,但它的作用卻十分大。人體內的鐵有70%存在于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內,25%以鐵蛋白形式分布在肝、腎、骨髓中,一小部分鐵是氧化酶的輔助因子。
血紅蛋白中的鐵是體內氧的輸送者。它把肺吸收的氧氣運到全身各個組織,以供細胞氧化之用。它又把細胞氧化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運到肺部呼出去。鐵還是細胞色素酶和其他幾種輔酶的主要成分。如果人體內缺乏鐵會引起貧血,肌肉細胞利用氧產生能量的功能下降,從而減少熱能的來源。
成年男子每天需要從食物中攝取鐵約10 mg,男少年18 mg,女少年24 mg。因此,必須注意攝取含鐵的食物,含鐵較多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腎、心臟、瘦肉、蛋黃、紫菜、海帶、黑木耳、芹菜、油菜和番茄等。膳食中的蛋白質和維生素C能提高鐵的吸收率。因此,既含鐵又富含維生素C的紅棗、桔子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良好食物。茶葉中含有能使鐵沉淀的鞣質,不利于鐵的吸收。飲用大量咖啡也會阻礙鐵的吸收。缺鐵性貧血患者應盡量少喝茶和咖啡。
雖然鐵有重要功能,但也不能攝入過量。當血液中鐵蛋白濃度達200 mg/L時,心臟病發病率會高出三倍。血液中鐵蛋白濃度每上升百分之一,心臟病發作的危險性就會提高百分之四。這是因為過剩的鐵促進自由基的形成,而自由基會損害動脈壁細胞,也會損傷心肌。為此,如果沒有患缺鐵性貧血癥,就不要刻意補充鐵,只要經常食用含鐵的食物即可。
自《生活與化學》
鐵在人體中的吸收
大部分食物中的鐵都是難以吸收的高鐵離子,當進入胃后,胃酸將之轉化為亞鐵離子,并與維生素C、某些糖類及氨基酸絡合,才能吸收。
鐵在體內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鐵是地殼含量居第四位的元素。水質檢測儀大約在6000年前,我們的祖先便從鐵隕石中認識了鐵,在人類歷史上青銅器之后就進入了鐵器時代,利用鐵制造了各種生產和生活工具。早于17世紀就發現在人體和各種動植物中均有鐵的存在,但含量并不高,成為人體最早發現的必需微量元素,并逐漸認識到它與健康和疾病有關,在醫療實踐中逐漸積累了大量成功的經驗。隨著醫學科學和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認定,當體內鐵的含量和分布異常時,就會影響正常的生理功能,鐵的代謝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人體健康狀況的重要標志。
鐵在體內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不同年齡和性別的人體內含鐵量不同,到成年時才處于穩定狀態。鐵約占體重的0.0057%,大約為4克。婦女較男性少,約為3克。鐵在體內可分為功能鐵和貯存鐵:
功能鐵占全身總鐵量的80%以上,貯存鐵不足20%。功能鐵包括:(l)存在于紅血球(血紅蛋白的血紅素)和肌肉中(肌紅蛋白)的鐵,占全身總鐵量的75%左右,在血液中擔負著氧的輸送任務,與生命攸關。(2)存在于細胞色素和一些酶中的鐵,約為1%左右,參與體內許多重要的代謝過程。三羧酸循環中有1/2以上的酶含鐵,或有鐵存在時才能發揮生理功能。(3)存在于鐵蛋白中的鐵,只占體內總鐵量的0.l%,在血液里擔負著繁重的鐵運載任務。
貯存鐵存在于體內的"儲鐵池"中。包括:(l)鐵蛋白,約占總鐵量的15%。它有三個特點:一是既可儲存又可提取,可及時補充血循環中鐵的不足;二是無害,因為它既不能參與自由基的形成,也不能自發地釋放游離鐵而損傷組織細胞;三是高效,每一個鐵蛋白最多能結合4500個鐵原子而且還呈溶解狀態。(2)含鐵血黃素,其中的鐵占總鐵量的5%左右,是不能被立即動用的貯存鐵。
鐵與人體健康
--------------------------------------------------------------------------------
作者:賈俊 活動方案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5-9-13 得分:
(一)背景知識
鐵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種,總量約為4~5g,其中四分之三存在于血紅蛋白、肌紅蛋白和細胞色素中,是有功能的鐵。其余的鐵以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形式,貯存于肝、脾、骨髓、肌肉和腸粘膜中,為貯存鐵。其中血紅蛋白中的鐵約占鐵總含量的60%~75%,亞鐵離子先于卟啉結合形成血紅素,血紅素再與球蛋白合成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承擔著將空氣中的氧從肺部輸送到機體各部位的任務。正常人血液中血紅蛋白的含量為男性12g/100mL~16 g/100mL,女性11 g/100mL~15 g/100mL。鐵在體內含量隨年齡、性別、營養狀況和健康狀況而有很大的個體差異。體內鐵缺乏會使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降低,引起貧血癥(當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低于9 g/100mL,即可診斷為貧血癥)出現面色蒼白、乏力、頭暈、耳鳴等癥狀。水質檢測儀
通常每日膳食平均含鐵10~15mg,但吸收率降低,一般在10%左右。成年男子每日需要補鐵約0.5~1mg,因此一般不會出現缺鐵。但婦女經期、孕期及哺乳期、兒童生長發育期均需要吸收更多的鐵,每日需要鐵1.0~2.0mg,因此必須補充更多的鐵。
但是,必須注意的是,攝入鐵質過多,易于在肝、胰和淋巴結等處沉積,導致肝硬化和糖尿病;動物實驗中還發現可誘發癌癥。如把補鐵藥物當作補品服用,這是很盲目的,甚至會弄巧成拙。
(二)活動方案
1、問題的提出
現代社會人們非常注意鐵的攝入,因此大量的買食含鐵食物和補品,但是不正確
的食用和補充會引發各種疾病,危害人的健康。如何通過青少年學生的主體參與和行動,加強知識系統,形成正確使用補鐵品的觀念。
2、使用對象
本活動使用于15~18歲高中學生。
3、活動時間:活動準備期(一個星期)、活動調查期(一個星期)、調查結果分析期(一個星期)
4、活動目標
①培養學生刻苦磚研,、舉一反三,拓寬自身的科學知識;大膽質疑,主動思考;以科學知識和原理為載體努力提高科學學習與研究方法的水平的科學品質。
②在探索科學奧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科學創新的思想,樹立客觀、求真、探索、合作、競爭的科學精神。
③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環節:發現問題、確立課題、設計研究方案、收集研究資料、進行驗證、得出結論。并能用各種科學的實驗方法進行科學的初步分析。
④通過對信息的選擇、整理與思辨,培養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對獲取的信息作出符合邏輯的推理與判斷,有一定的信息交流能力。
⑤認識微量元素鐵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5、活動資源
材料準備:調查市場上各種含鐵保健品的廠家、主要成分、價格、商品形態和主要特點等。上網或查閱資料書籍得出這些產品中的鐵元素多以何種形式存在,不易于那些物質共食。
6、活動過程
①課題的確定:引導學生去觀察身邊的現象,提出值得研究的問題。根據學生興趣和適用價值確定探究課題為:鐵和人體健康
②背景知識的準備:老師提前一周布置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查閱有關鐵與人健康的資料,了解人體需鐵量,鐵在人體內吸收受什么因素影響,鐵吸收過多或過少有什么影響等。
③方法的準備:利用學生實驗加強學生對有關知識的掌握,得出合理的飲食和補充鐵營養品的方案。
7、活動評價
活動評價主要看學生是否在活動中達到了活動目標,得出了合理的結論。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173中學
編輯:鄭金獎
鐵與人體健康有什么關系?
鐵元素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成年人體內鐵元素的含量約為3g~5g,其中2/3集中在血紅蛋白內。人體內鐵元素的含量雖少,但有著重要的生理作用,鐵是人體中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成分。血紅蛋白之所以能把氧輸送到全身的每一個細胞中去,又把各個細胞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CO2運走,與其組成中含有鐵元素有著密切的關系。人體中的血液是紅色的,也是由于血紅蛋白中含有鐵元素。
由于新陳代謝,人體內每天損失的鐵元素約有1mg,而每天攝取食物中可以補充人體內損失的一部分鐵元素。若從食物中攝取鐵元素的量大于損失鐵元素的量時,多余的鐵元素會被儲存在骨髓、肝臟、脾臟中;當人體從食物中攝取鐵元素的量小于損失鐵元素的量時,儲存的鐵元素就會逐漸消耗而減少。
人體內鐵元素的含量不宜過多,倘若長期攝入大量含鐵量高的食物,可能會發生組織損壞、肝和脾功能性障礙、皮膚色素沉著等病癥。
如果人體長期缺少鐵元素,或對鐵元素的吸收受到障礙時,人體內就難以產生血紅蛋白,造成血色素降低,甚至發生缺鐵性貧血。此時血液供氧能力降低,膚色蒼白,使人感到疲乏無力,影響人體的全面生理功能。
為了滿足人體對鐵元素的正常需要,在日常飲食中應多吃一些富含鐵元素的食物,如菠菜、毛豆、豌豆苗、小白菜、雪里蕻、綠莧菜、芹菜、香椿等蔬菜,豆類、豆制品、動物的肝和腎及蛋黃里也含有較豐富的鐵元素。奶里含鐵量較少,牛奶里含鐵量更低。
人體對各種食物中鐵元素的吸收率不同,一般吸收率為1%~30%。人們對無機鐵鹽比對有機鐵鹽更容易吸收,對2價鐵鹽(Fe2+)的吸收率比對3價鐵鹽(Fe3+)的吸收率大3倍。所以在給缺鐵性貧血病人補充鐵時,最好用2價鐵鹽,如硫酸亞鐵及維生素C等酸性物質。
近些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大力提倡使用中國的鐵鍋、鐵鏟來烹調食物,以補充一些人體需要的鐵元素。
摘自《特級教師解疑啟思 初中化學》
郄祿和主編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題研究學習成果
鐵與人體健康
課題:鐵與人體健康
成員:鐘曉磊、李祥、陳麗霞、黃莉婕、田雯
組長:鐘曉磊
指導教師:王美英
背景: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人們對飲食的認識從原來的填飽肚子發展追求健康,而鐵是人類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人們要從每日的飲食中取一定量的鐵來維持身體健康平衡,所以我們將對鐵對人體健康的作用進行深入調查。從而對它有更深的了解。
鐵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中含總硬度量最多的一種,總量約為4g---5g。其中3/4存在于血紅蛋白,肌紅蛋白和細胞色素中,是功能的鐵。其余的鐵以鐵蛋白和含鐵血形式貯存于肝、脾、骨髓、肌肉和腸粘膜中為貯存鐵。其中血紅蛋白的鐵約占總量的60%---75%,亞鐵離子先于卟啉結合形成血紅素,血紅素再與球蛋白合成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承擔著將空氣中的氧,從肺部輸送到機體的各個部位的任務。正常人血液中血紅蛋白的含量為男性12g/100ml---16g/100ml,女性11g/100ml---15/100ml。鐵在體內含量隨年齡、性別、營養狀況和健康狀況而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如:正常成年男子全身含鐵總量約3—4g,女性稍低。其中血紅素中鐵約占60%--70%,肌紅蛋白中鐵約占5%,細胞色素等酶類含鐵約1%,其余為貯存形式的鐵,約占25%,以鐵蛋白及血鐵黃素的形式存在。
體鐵是人體生理代謝、營養平衡的必需元素,一旦缺乏就會:如
鐵的缺乏會使血液中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降低,引起貧血癥(當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低于9g/100ml,即可診斷為貧血癥),出現面色蒼白,乏力,頭昏,耳鳴等癥狀。通常每日膳食平均含鐵10mg---10mg,但吸收率較低,一般在10%左右。成年男子每日需要補鐵約為0.5mg---1mg,因此一般不會出現缺鐵。但婦女經期、孕期及哺乳期,兒童生長發育期均要吸收更多的鐵,每日需鐵1.0mg—2.0mg,因此必須補充更多的鐵。
正常人每天都從胃腸道,皮膚脫屑以及泌尿道丟失一定量的鐵,人體每天鐵的補充量因年齡、性別、生理狀況不同略有所差異:成年男性每日生理需要量為1mg,青春期女性約2mg。人體中鐵的補充主要來源于食物中的鐵。人體吸收鐵的主要部位十二指腸和空腸上端。腸道對鐵的吸收與其存在形式和存在狀態有關,溶解狀態的鐵才能被吸收,高鐵不易被吸收。胃酸、氨基酸、維生素可促進鐵的吸收,磷酸鹽、植酸、草酸等可與鐵形成不溶解的鹽,而阻礙鐵的吸收。血紅素可以被腸黏膜上皮細胞直接吸收,然后在細胞內分解釋放出鐵。被吸收后的鐵與運鐵蛋白結合紅血液運到需要場所,主要到達骨髓拱選造血系統利用,因此,人體缺鐵會造成肌鐵血紅蛋白合成減少,發生紅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又稱缺鐵性貧血,同時體內含鐵酶活行將降低會影響能量代謝。
人體缺鐵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從食物中捏取的鐵含量有限,如大米1—4mg,肉類2—3mg,乳類僅0.1---0.2mg,加上食物中鐵的吸收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吸收率僅為1%---3%,特別食用過精細的食品更易引起缺鐵,其次是鐵丟失過多。如婦女月經量過多,手術出血氧化還原過多,鉤蟲病、喂腸道疾病失血等。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缺鐵性貧血已成為一種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性疾病。
1992年12月,在羅馬召開的全球部長級營養會議,通過了《世界營養宣言》和《世界營養行動計劃》,包括中國在內的150多個國家的代表在會上作出承諾,將盡一切努力在2000年以前消除饑餓和營養不良;1995年國家計委、衛生部、財政部、農業部等共同啟動國家公眾營養改善項目,并于2001年成立了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1997年12月5日國務院頒布了《中國營養改善行動計劃》,計劃的目標包括預防、控制和消除微量營養素缺乏癥,改善我國居民的營養狀況,具體目標中包括了使孕婦和兒童的缺鐵性貧血患病率較1990年降低1/3,以及增加生產符合國家標準的富含微量營養素的糧食加工品和營養強化食品。國家公眾營養改善行動首先以食物強化為切入點,目前已確定對兒童輔助食品和我國人民普遍食用的面粉、醬油、食用油進行微量營養素強化,推廣營養強化食品是此項目的重點之一,而以推廣“鐵強化醬油”為主的“補鐵工程”是我國繼“食鹽補碘”之后的又一項涉及千家萬戶營養健康問題的舉措。 鐵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為血紅素鐵(又稱卟啉鐵)和非紅素鐵,血紅素鐵可直接被黏膜細胞吸收,因此,血紅素鐵在體內吸收時不受膳食中各種有機酸和無機酸的影響。影響非血紅素鐵吸收的因素很多,一般情況下無機鐵鹽比有機鐵鹽容易吸收,亞鐵比高鐵容易吸收,糧谷和蔬菜中含量較高的植酸鹽,草酸鹽,以及菜葉中大量的鞣酸,與鐵形成不溶性鐵鹽,阻礙鐵的吸。但抗壞血酸,半脫氨酸等還原物質可使高鐵還原為亞鐵,促進鐵的吸收,動物肉類、肝臟也可以促進鐵的吸收。
長期以來,治療缺鐵性貧血是以FeSO4為原料的各種補鐵劑,FeSO4在腸道中離解為硫酸根和亞鐵離子,亞鐵離子的吸收和食物中鐵一樣,受很多因素影響,人體吸收率低,為了達到治療目的必須加大服用劑量,但大量的游鐵離子亞鐵離子會刺激微腸道黏膜而使服用者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因而病人尤其是櫻兒難以堅持服藥。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具有補鐵功能的食品,保健品,如將豬血加入到面包,香腸,餅干中制成的補鐵食品,在治療少年兒童缺鐵性貧血方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但對我們大家來說,補充鐵的最好辦法是不要偏食,注意營養均衡,多多鍛煉身體。鐵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Ⅷ族。元素符號Fe,原子序數26,是一種重要的過渡元素。光亮的銀白色金屬,密度7.86g/cm3,熔點1535℃,沸點2750℃。純鐵的抗蝕力相當強,但通常的鐵都含有碳和其它元素,因而它的熔點降低,抗蝕力也減弱。有延展性和導熱性。也能導電。但導電性比銅、鋁都差。鐵能被磁體吸引,在磁場作用下,鐵自身也能產生磁性。
http://www.jshlzx.net/klh/2/2031/text/zk31_114.htm鐵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Ⅷ族。元素符號Fe,原子序數26,是一種重要的過渡元素。光亮的銀白色金屬,密度7.86g/cm3,熔點1535℃,沸點2750℃。純鐵的抗蝕力相當強,但通常的鐵都含有碳和其它元素,因而它的熔點降低,抗蝕力也減弱。有延展性和導熱性。也能導電。但導電性比銅、鋁都差。鐵能被磁體吸引,在磁場作用下,鐵自身也能產生磁性。http://www.jshlzx.net/klh/2/2031/text/zk31_114.htm
技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