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特點:任何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與還原同時并存缺一不可,而且得失氧化還原電子總數相等。
三、有關概念關系:
(1)氧化、被氧化。同一概念。指元素(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的反應,指反應過程,均指元素而言?;蟽r升高。
(2)還原、被還原。同一概念。指元素(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的反應,指反應過程,均指元素而言,化合價降低。
(3)氧化性、氧化能力、氧化劑:同一概念。指得電子的物質。本身被還原,使對方被氧化指反應物。
(4)還原性、還原能力、還原劑:同一概念。指失電子的物質。本身被氧化,使對方被還原指反應物。
(5)氧化產物:還原劑失電子被氧化成的生成物。
(6)還原產物:氧化劑得電子被還原成的生成物。
四、價態與氧化劑、還原劑的關系:
(1)元素為最低價態時,只具有還原性。I-,S2-等。
(2)元素為最高價態時,只具有氧化性。Fe3+,H+,S+6等。
(3)元素處于中間價態時,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
五、氧化還原反應與基本反應類型關系:
(1)是化學反應的兩種不同的分類法。即氧化還原反應;非氧化還原反應。
(2)置換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一定是非氧化還原反應?;稀⒎纸夥磻翰糠菔茄趸€原反應,部分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的方法:
(1)單線橋式:
特點:明確表示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而且箭頭
(2)雙線橋式:
特點:明確表示氧化或還原時元素本身得失電子變化情況。箭頭不表示電子轉移方向。而且箭頭都是由反應物指向生成物,所以在線橋上一定要注明“得”或“失”。
七、物質氧化性(還原性)相對強弱判總氮斷:
(1)可依據若干反應條件的差異判斷:
條件越容易,反應速率越快,氧化性(還原性)越強,而不是以得失電子數多少。
例:判斷反應中氧化劑的強弱。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氧化能力:KMnO4>MnO2>O2
(2)可依據金屬活動順序表判斷:排位越后的金屬,其原子的還原性越弱;而金屬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強。(但是氧化性Fe3+>Cu2+)
※(3)可依據元素在同期表的位置判斷:
同周期(適用于二、三周期):
從左到右:金屬單位的還原性依次減弱,非金屬單質的氧化性逐漸加強。
從上到下:金屬單質的還原性依次增強,非金屬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
(4)可依據具體反應進行判斷:
理論根據:氧化劑1+還原劑1=氧化劑2(氧化產物)+還原劑2(還原產物)。
氧化能力:氧化劑1>氧化劑2(氧化產物)。
還原能力:還原劑1>還原劑2(還原產物)。
例:判斷下列反應中氧化性強弱。
①I2+SO2+2H2O=2HI+H2SO4;
②2FECl2+Cl2=2FeCl3;
③2FeCl3+2HI=2FeCl2+2HCl+I2。
氧化性:D
※(5)依據電極反應判斷:
在電解池中陰極上哪種金屬的陽離子先析出(被還原)則氧化性越強,而由這種金屬單質的還原性越弱,其金屬活潑性越弱。
※例:A、B、C是三種金屬,根據下列①②實驗確定它們還原性強弱順序:①將A與B浸在稀H2SO4中用導線連接,A上有氣體逸出,B逐漸溶解;②電解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A、C鹽溶液時,陰極上先析出C(使用惰性電極)。
A.A>B總硬度>C; B.B>A>C;
C.B>C>A; D.C>A>B
選:B
(6)依據元素化合價判斷:
對同一元素而言,化合價越高,氧化性越強。如:Fe3+>Fe2+;Cu2+>Cu+,(但有例外如氧化性:HClO>HClO3>HClO4)。
http://www.huaxue123.com/Article/Class4/Class36/200402/802.html
參考資料:http://www.huaxue123.com/Article/Class4/Class36/200402/802.html
氧化還原反應是在反應前后元素的氧化數具有相應的升降變化的化學反應。在反應過程中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化學反應叫做氧化還原反應追問:氧化物氧化還原反應是在反應前后元素的氧化數具有相應的升降變化的化學反應。在反應過程中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化學反應叫做氧化還原反應追問: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