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
含氟化合物在結構上可以有很大差異,因此很難概括出氟化物的一般毒性。氟化物HI96739氟化物 的毒性與其反應活性和結構有關,對鹽而言,則是離解出氟離子的能力。
可溶的氟化物,例如最常見的NaF,具有適度的毒性,但已有與急性中毒有關聯的事故及自殺個案被報道出來。盡管最小致死劑量尚不清楚,已經有報道稱4g NaF對一個成年人足以致命。
其致毒機理為,氟離子會與血液中的鈣離子結合,生成不溶的氟化鈣,從而進一步造成低血鈣癥。由于鈣對神經系統至關重要,其濃度的降低可以是致命的。相應的治療則包括用稀氫氧化鈣或氯化鈣溶液以防止進一步的氟吸收,并且注射葡萄糖酸鈣以補充血鈣。
氟化氫在相比之下更加危險,因為它具有腐蝕性和揮發性,因此可通過吸入或皮膚吸收而進入人體,造成氟中毒。葡萄糖酸鈣是常用的解毒劑。
擴展資料:氟化物是在水和土壤中發現的一種礦物質。70多年前,科學家們發現,飲用含氟量高的水的人蛀牙更少。專家們表示,氟化物有助于降低美國人的蛀牙率。但是在牙齒形成過程中,過多的氟化物會導致牙齒出現條紋或斑點,即氟斑牙。
極端情況下,牙齒會被氟化物腐蝕,但很多情況下牙齒被腐蝕的程度較輕微,只有牙醫才會注意到。過去的研究表明,出現氟斑牙的情況近30年來一直在增加,并且可能影響多達五分之二的青少年。
氟化物主要是氟化氫HI96739C氟化物 ,是常見的大氣污染物之一,是無色有刺激性的氣體,對空氣的相對密度為0.713,易溶于水。氟化氫的水溶液稱氫氟酸,是無色的液體,有強烈的腐蝕性和毒性。 氟是一種生命元素,維持人體健康需要一定量的氟,但過量的氟可造成氟中毒 氟化氫對人體的危害比二氧化硫約大20倍,空氣中氟化物含量超過1mg/m3時,就會對人的眼睛、皮膚和呼吸器官產生直接危害;對植物的影響比二氧化硫大10一100倍,當大氣中氟化物含量達45—90mg/m3時,植物的葉組織就會壞死,牲畜飲用含氟高的水和飼料,會引起慢性中毒。據報道,氟化氫質量濃度為0.03一0.06mg/m3時,發現兒童氟斑牙、尿氟量較對照區高1—2倍;在2mg/m3,甚至質量濃度在1mg/m3時,也可引起慢性氟中毒;長期飲用含氟超過1.5mg/L的水,可產生氟骨癥。一般認為飲用水中含氟量以0.5—1mg/L為宜。 氟化物對人體危害,主要使骨骼受害,表現肢體活動障礙,重者骨質疏散或變形,易于自發性骨折。其次是牙齒脆弱,出現斑點、損害皮膚,出現疼痛、濕疹及各種皮炎。氟化氫對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引起鼻炎、氣管炎,使肺部纖維組織增生氟化物對身體危害有以下幾點:1、氟化物對皮膚、粘膜有強烈的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難以愈合的皮膚潰瘍、急性支氣管炎、肺水腫及肺出血。過量的氟化物被食入,可引起胃潰瘍,甚至胃出血而致死。氟化物與胃酸結合生成氟氫酸后,可腐蝕消化道粘膜。2、氟化物對人體肌肉有危害。妨礙許多酶的合成,抑制酶的活性,可增加肌纖維膜的通透性,使血液中肌酸磷酸酶增高,后者能敏感地反應肌營養不良程度。肌纖維直徑可變小,發生肌萎縮,肌肉也可發生灶性壞死。3、氟化物能引發一定程度的腎損傷。尿氟非由腎小管排泄,而是通過腎小球濾過。如果腎功能良好,氟的攝入量與排泄量仍可維持平衡。但若持續大量攝入,則可引起腎小球和腎小管的形態和功能損害,于是氟在體內蓄積,引起氟中毒。4、氟化物對肝臟、骨骼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損害。氟可影響肝代謝,降低其解毒作用,使血漿白蛋白降低,肝臟的庫普弗細胞可發生廣泛脂性變。過多的氟化物沉積于骨骼中可引起骨硬化,影響骨髓的造血功能,長期接觸可能導致骨髓纖維化。擴展資料:氟化合物對人體有害,少量的氟(150mg以內)就能引發一系列的病痛,大量氟化物進入體內會引起急性中毒。因吸入量不同,可以產生各種病癥,例如厭食、惡心、腹痛、胃潰瘍、抽筋出血甚至死亡。若中毒量不足致死,人體可以迅速從氟氟化物中毒中恢復,尤其在使用靜脈注射或是肌肉注射葡萄糖酸鈣治療時,約有90%的氟可被迅速消除,HI96104 剩余的氟則需要時間除去。經常接觸氟化物,容易導致骨骼變硬、脆化,牙齒脆裂斷落等癥狀,部分地區飲水中含氟量過大也容易導致氟中毒。氟元素是人類生命活動必須的微量元素之一。每日攝入小劑量氟化物,可促進牙齒和骨骼的正常生長發育,也有利于神經系統的傳導和酶系統的正常活動。氟中毒沒有特效藥治療。最好的防治措施是改水源。含氟量較高的水也可用化學藥物(如硫酸鋁、活性炭等)除氟。
本文章內容 來源于 百度知道 ,如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聯系 2850832025@qq.com, 本網收到通知將在第一時間內刪除本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