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生活在噪音環境里的影響有:
1、噪聲給人帶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損害聽力。 生活噪聲檢測有檢測表明:當人連續聽摩托車聲,8小時以后聽力就會受損;若是在搖滾音樂廳,半小時后,人的聽力就會受損。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統、我國對城市噪聲與居民健康的調查表明:地區的噪聲每上升一分貝,高血壓發病率就增加3%。影響人的神經系統,使人急躁、易怒。影響睡眠, 造成疲倦。
2、從心理聲學的角度來說,噪音又稱噪聲,一般是指不恰當或者不舒服的聽覺刺激。它是一種由為數眾多的頻率組成的并具有非周期性振動的復合聲音。簡言之,噪音是非周期性的聲音振動。它的音波波形不規則,聽起來感到刺耳。從社會和心理意義來說,凡是妨礙人們學習、工作和休息并使人產生不舒適感覺的聲音,都叫噪音。如流水聲、敲打聲、沙沙聲,機器轟鳴聲等,都是噪音。它的測量單位是分貝。
3、低強度的噪聲在一般情況下對人的身心健康沒有什么害處,而且在許多情況下還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強度的噪聲主要來自工業機器(如織布機、車床、空氣壓縮機、風鎬、鼓風機等)、現代交通工具 杭州愛華AWA6228(如汽車、火車、摩托車、拖拉機、飛機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場、體育和文娛場所的喧鬧聲等。
4、這些高強度的噪聲危害著人們的機體,使人感到疲勞,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引起疾病。高強度的噪聲,不僅損害人的聽覺,而且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以及視覺、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5、如果人長期在 95 分貝的噪聲環境里工作和生活,大約有 29% 的會喪失聽力;即使噪聲只有 85 分貝人,也有 10% 的人會發生耳聾; 120~130 分貝的噪聲,能使人感到耳內疼痛;更強的噪音會使聽覺器官受到損害。
在神經系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頭痛、頭暈、倦怠、失眠、情緒不安、記憶力減退等癥候群,腦電圖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等;在心血管系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脈搏和心率改變,血壓升高,心律不齊,傳導阻滯,外周血流變化等;在內分泌系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甲狀腺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強,基礎代謝率升高,性機能紊亂,月經失調等;在消化系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消化機能減退,胃功能紊亂,胃酸減少,食欲不振等。
6、總之,強噪音會導致人體一系列的生理、病理變生活環境噪聲化。有人曾對在噪音達 95 分貝的環境中工作的 202 人進行過調查,頭暈的上中 39% ,失眠的占 32% ,頭痛的占 27% ,胃痛的占 27% ,心慌的占 27% ,記憶力衰退的占 27% ,心煩的占 22% ,食欲不佳的占 18% ,高血壓的占 12% 。所以,我們不能對強噪音等閑視之,應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當然,人們對噪音比較敏感,各個體之間是有很大差異 ,有的人對噪音比較敏感,有的人對噪音有較強的適應性,也與人的需要、情緒等心理因素有關。不管人們之間的差異如何,對強噪音總是需要加以防止的。
聽力,神經和心血管是噪聲最易損害的三大系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的郝鳳桐主任介聲級計 紹,噪聲對人的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神經系統,心血管和聽力損傷上.根據研究和臨床的觀察,在噪聲的影響下,人體內的高級功能調節中樞會出現功能紊亂.而且,原來就有神經衰弱綜合征的人群出現對噪聲神經衰弱反應的要遠遠高于其他人群.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問題的人,如果在噪聲環境中工作,那么他們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也要高于不在這種環境里工作的普通人.雖然不在噪聲環境中工作的人也會出現類似的疾病,但是發病率要小得多,所以噪聲是這些疾病的起碼參與因素.職業性噪聲性聽力損傷則不同,如果不從事噪聲環境的工作,病人是可以不出現損傷或耳聾的,所以這種聽力損傷已經被政府定為法定的職業病.另外,和噪聲長期,經常性接觸,人的內分泌系統也會出現嚴重的問題._
在噪聲致病的過程中,90分貝是道明確的坎兒,超過90分貝后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就不明顯了,這種噪聲對絕大部分的人都有不良影響,可引發各種疾病.一直保持一個狀態的穩態噪聲對人的損害要小于同樣分貝,但聲音忽大忽小的脈沖噪聲,突然出現的100分貝的噪聲甚至可能讓人瞬間耳膜穿孔,聽力喪失,所以噪聲是公認的常見污染因素.
但是生活中的噪聲,像裝修或工地施工,更多的是讓人靜不下心做手頭的工作,而出現心情煩躁,心煩意亂,影響老年人的休息和睡眠,有心臟病或其他問題的老人會病情加重.這種噪聲更多的是引起心理上的變化,雖然讓人非常煩悶,但因為它超過85分貝的可能性不大,不會造成器質性傷害

本文章內容 來源于 百度知道 ,如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聯系 2850832025@qq.com, 本網收到通知將在第一時間內刪除本篇內容